按照一些農業類相關百科全書的定義,肥料其實正是為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直接或間接提供所需的養分的物料。
肥料的正確施用通常能有效的促進作物積極生長,進而提高作物的產量、改善作物的品質以及促使勞動生產率也因此得到提高與改善。
對于一些有機肥料的施用,它還能改良土壤的結構,適當地改善農作物所生存的環境,對作物的持續且穩定地增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肥料就是指能夠為農作物提供一種及以上的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也能幫助土壤的性質、肥力水平得到提升的一類物質。
化肥其實又稱為化學肥料,是指通過化學或物理的方法最終研制而成的含有一種或多種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的肥料,也可以稱之為無機肥料,包括氮肥、鉀肥、復合肥料等等,本質上就是重要的一類用于農業生產的資料。
它們通常具有單純的成分,較高的養分含量;不僅肥效快,而且肥勁也猛;一般也不含過多的有機質。
化學肥料的種類也有很多,同時在性質和施用方法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有的化肥本身僅僅只含有一種可以明確標明其中含量的營養元素,那么就會將其稱為單元肥料,比如一些常見的氮、磷肥以及其他次要常量和微量元素的肥料。
除此之外,對于那些涵蓋氮、磷、鉀等元素中的兩種或以上,且均可確切注明其含量的化肥,統一稱之為復合或混合肥料。
一、合理施肥的必要性
從農作物的營養方面來看,種植過程中的合理施肥操作往往是根據作物、土壤本身包括肥料的性狀來進一步確定其使用量及使用的合理方式。
1、提高農作物產量
合理的施肥操作一般能促進肥料當中含有的氮、磷、鉀這些成分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或者在不同農作物的不同生長時期適當地配合施用有機肥料和化肥,也利于幫助用于種植的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得到相應的改善與提升。
進而使得所種植的農作物對所需養分的吸收和自身的抗逆性因此有所增加,提高相關元素的利用率,改變已然出現的某些施肥過程中比例失調的情況。
相互協調、取長補短,使農作物在任何時期出現的任何需肥要求都能夠得到滿足,有效促進作物對營養成分的吸收。
2、減少浪費
在進行配方施肥的過程當中,所選擇的肥料的品種、所含元素之間的正確配比以及最終確定施肥量等等,都需要嚴格地根據土壤本身的供肥情況和農作物的需肥特點來決定。
如此一來既能保持供肥的均衡,又能很好地利用肥料,促使農作物能夠得到茁壯的生長,同時作物的抗逆性也會隨之有所加強,進而適當地減少農藥的施用量,降低肥料日常生活中造成的污染,保護土壤的生態。
3、培肥土壤
如果在種植的時候長期偏施或濫施一些氮肥,或者平日里少施或不施鉀肥,就會導致養分出現失衡的狀況,外加有機肥的施用量再變少,土壤的肥力也就逐漸下降,結構也出現被破壞可能。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的方法,通常情況下能幫助農民準確地明白土壤中缺少哪些養分,才能根據土壤的真正需要來進行正確的配方施肥,及時補充土壤缺失的營養成分,促使土壤的理化性狀得到進一步地改善。
二、合理施肥的方法
農戶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去根據作物、土壤肥力以及肥料品種的不同來確定施肥的時期和施肥量,做到合理施肥。
1、根據土壤類型選擇肥料
對于有些呈微堿性、或是所含有機質的量偏低的土壤,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施用酸性復合肥。而得以連續施肥多年的溫室大棚、老菜田等,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呈現出酸化的趨勢。
且鈣、鎂等元素也會逐漸缺乏,對其施用磷肥的時候就宜選用一些偏堿性的鈣鎂磷肥等等,因為這些肥料既可以對土壤的酸度進行調節,還可以適當地提供相應的鈣、鎂元素。
2、按作物的營養時期分段施肥
在對農作物施肥過程中,應當做到因需而施,只有施肥的效應期與作物的需肥期互相吻合,最終才能得到需要的產量,獲取較高的效益。
所有的作物在其生長發育的整個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個同樣的時期,在這個時間段中,它們無論是在對營養的需求方面,還是所含的元素種類,都是處于最高的水平,此時期同樣也是肥料能夠充分發揮最大效益的關鍵時期,也是田間種植進行追肥的適宜期。
3、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
有機肥一般都具有較為齊全的養分、它們的肥效也相對持久;而化肥往往養分比較單一,但它們的含量一般很高,見效自然也會加快。
若是在施肥的過程中有意將兩者互相配合使用,往往能出現提高肥效的作用。經多次的實踐會發現。
一旦將有機肥與化肥互相配合施用,對土壤的有機物質的更新、腐植質以及土壤酶的活性都有積極的促進效應,同時也有增強作物對養分的吸收的效果。
科學的施肥意味著需要針對農作物本身不同的營養特性與生育期,以及土壤的地力特性來選擇合適的肥料。
學會將有機肥與無機肥有效進行結合,合理施肥。確立正確且恰當的施肥輪作制度,調配所需養分,來得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